《大学》“在明明德”,先明此道;“在新民”者,使人用此道以自新;“在止于至善”者,见知所止。
得而后动,与虑而后动异。得在己,如自使手举物,无不从。虑则未在己,如手中持物以取物,知其不利。
圣人于文章,不讲而学。盖讲者有可否之疑,须问辨而后明。学者有所不知,问而知之,则可否自决,不待讲论。如孔子之盛德,惟官名礼文有所未知,故问于郯子、老子,既知则遂行而已,更不须讲。
正叔言:“不当以体会为非心,以体会为非心,故有心小性大之说。圣人之神,与天地为一,安得有二?至于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莫不在此。此心即与天地无异,不可小了佗,若或将心滞在知识上,故反以心为小。”(时本注云:“横渠云:‘心御见闻,不弘于性。’”)
鼓舞万物,不与圣人同忧,此天与人异处。圣人有不能为天之所为处。
行礼不可全泥古,须当视时之风气自不同,故所处不得不与古异。如今人面貌,自与古人不同。若全用古物,亦不相称。虽圣人作,须有损益。
交神明之意,当在事生之后,则可以尽孝爱而得其飨。全用古事,恐神不享。
《订顽》之言,极纯无杂,秦、汉以来学者所未到。
君与夫人当异庙,故自无配。(明)
褅,王者之大祭;袷,诸侯之大祭。(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