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识人方面,曾国藩总是先通过与人谈话,听对方的陈述,然后给予他一个评语。后来有记载说他从来没有看错过人,甚至某个人能够发达到怎样的程度,都能通过谈话总结出来。
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,有人向他推荐了陈兰彬、刘锡鸿两人。这两人颇有文才。曾国藩面见后对人说:“刘生满脸不平之气,恐不保善终。陈生稳重一些,可官至三四品,但不会有大的作为。”
后来,刘锡鸿作为副使,随郭嵩焘出使西洋,对思想开明的郭嵩焘事事看不惯,因而经常写信告郭嵩焘的状,说郭“与外国人往来密切,辱国实甚”。
郭嵩焘也写信回来告状,说刘偷了外国人的手表。李鸿章便将刘锡鸿撤了回来,以后不再设副使。刘锡鸿十分怨恨,上疏朝廷列举李鸿章有十可杀大罪。当时清政府倚重李鸿章办外交,所以对他的上疏不予理会。刘锡鸿更加气愤难平,经常出言不逊,搞得亲友们都对他敬而远之。他设宴请客,竟没有一个人去赴宴,不久便抑郁而死。而陈兰彬后来果真官至三品,但他为人不肯随俗浮沉,终究没有大的建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