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,《学记》继承了荀子的思想,主张要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,要尊师重道,实行师道尊严。作者认为,教师是学问渊博、能明辨是非美恶、了解知识的难易深浅、能启发诱导别人的人,“能为师,然后能为长;能为长,然后能为君。故师也者,所以学为君也。”孔子把学而优则仕当作培养人才的目标,他的后代弟子们也把为长为君当作人生最大的荣耀,这无疑是打上了儒家烙印的教育思想。但在原始社会,为人师表的人确实也是各级首领,他们是一身而二任焉。儒家认为,师不仅有资格做官,而且有资格当国君,只有尊师好学的人,才能成为各级统治者,这主要是强调一切政治人才都要受教育,接受教育就要重视师的作用,因为他们正是帝王之师。
在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,《学记》提出了两个重要原则,一是“教学相长”,二是“师道尊严”。它说: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”这个原则符合客观实际,在我国教育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。但第二个原则则值得推敲,它说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我们常说:“严师出高徒。”老师严格要求学生,学生尊敬自己的老师,这都是无可非议的。但将师生关系说成是父子关系、君臣关系,要求学生俯首帖耳地服从教师的指挥,这种“师道尊严”的思想却是不值得提倡的。